11月18日,上海崇明岛,经过前期2000多米试用,沪渝蓉高铁崇太长江隧道盾构机进入平稳掘进阶段。
“目前‘领航号’盾构机已经突破2600米掘进任务,正在下穿长江刀鲚种质资源保护区,以‘有人值守、无人操作’的安全平稳姿态自主掘进。”中铁隧道局崇太长江隧道项目负责人许维青在中控室指着实时监控屏幕介绍。
“领航号”盾构机的应用是我国隧道智能建造快速发展的缩影。近年来,隧道建造快速发展,隧道总里程已达7万公里,在建和在役隧道总规模居世界首位。
近日,中国铁道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发布《中国盾构/TBM隧道智能建造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显示,近5年来我国年均建成隧道里程超4000公里,为铁路、公路、地铁、水利、能源、国防等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蓝皮书》展现了隧道工程建设的阶段性成果,智能建造是隧道工程发展的趋势。”中国工程院院士何华武介绍。数量增长的同时,隧道建造的智能化水平也实现巨大提升。与传统方法相比,盾构/TBM法作为高度机械化的隧道施工方法,具有安全、优质、高效的特点。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盾构/TBM隧道建造逐步走向数据化、智能化。
隧道施工装备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目前,我国已成为盾构/TBM装备全球最大生产国,2023年生产数量达661台,广泛应用于各类隧道建设。装备出口约40个国家和地区,获得了丰富的业绩和国际行业认可度。
隧道施工技术日益智能化。钻爆法、沉管法、盾构/TBM法在铁路、公路等各类隧道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盾构/TBM隧道建造逐步走向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带来的不仅是技术手段的革新,更能推动建筑业不断转型升级。
以崇太长江隧道为例,该隧道是沪渝蓉高铁全线控制性咽喉工程,由沪杭客专公司建设,中铁隧道局施工。建造过程中,中铁隧道局组建隧道智能建造技术攻关团队,研发出智能感知、智能设计等九大智能建造技术新成果,形成盾构隧道智能建造V2.0技术体系,将智能化理念和技术深度嵌入崇太长江隧道建造全流程,推动形成隧道施工新质生产力。
专家提出,盾构隧道智能建造V2.0技术体系的应用,大幅提升了工程施工效率和工程建设质量,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注入了新动能,引领隧道智能建造进入新阶段。
从应用范围来看,目前盾构/TBM应用领域正从传统的交通、水利、水电拓展到矿山、储能、综合管廊等新型领域;从发展空间来看,国外隧道工程采用盾构/TBM法修建的占比已超过50%,而我国相应占比不足15%,提升空间巨大。专家认为,隧道建设行业“绿色低碳、智能高效”趋势越发明显,伴随着新兴技术的深度赋能,盾构/TBM隧道智能建造技术必将深入发展。
原标题:我国隧道建造迈入数字化智能化
来源:经济日报
初审:李焕君
复审:朴姬妍
终审: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