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每一位乡村教师都能成为教育家,但每一位乡村教师都可以走向教育家;不是每一位乡村教师都能成为‘大先生’,但每一位乡村教师都可以学习践行教育家精神,做一名好老师。”在近30年的教育教学生涯中,安图县万宝镇中心小学校教师史成秀始终以此为信念,坚定地“做一名好老师”。
1995年,史成秀大学毕业后,没有留在城市任教,而是选择来到万宝镇中心小学,成为一名乡村教师。
上个世纪90年代,农村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刚刚离开父母、开始独立生活的史成秀面临许许多多从未经历的考验,每件在当地村民眼中轻而易举的小事,对她而言都是不小的挑战。冬天是最难熬的季节,烧炕用的木头要自己劈,一把斧头砍下去,有时劈歪了,有时劲儿小了,几轮下来手心就被磨出一个又一个血泡;小小灶坑同样“不好对付”,隔三岔五就堵,浓烟熏得人喘不过气,她就有样学样,爬上屋顶通烟囱;水管稍不留神就被冻住,她只好拎着两个水桶去别人家打水,手脚的冻疮好了又犯、犯了又好,针扎般的疼痛伴随了她许多年……然而,艰苦的生活环境非但没有让这个初出茅庐的小姑娘知难而退,反而激发起她强大的决心和斗志,让她在工作中有了更强劲的动力。
当时,学校里有个班级是出了名的“难管教”,学习、纪律、卫生样样让人头疼。俗话说,“外来的和尚好念经”,校领导再三考虑,将这个“烫手山芋”交给了初来乍到的史成秀。
史成秀自知年纪小、经验少,要在短时间内改变班级现状难上加难。于是,她苦练教学基本功,虚心向领导和老教师请教,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研讨课、汇报课、竞赛课活动,节假日很少回家跟家人团聚,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于钻研教材教法。
为了解决学校师资力量短缺、部分学科课程开设不足等问题,也为了让自己尽快成长起来,史成秀主动请缨,承担起画画、唱歌、书法等课程。那段时间,她每天要上六七节课,白天没有时间备课、批作业,只能晚上带回家做,忙到半夜是家常便饭。她给自己制订了五个计划:“补习计划”,每天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分层次辅导,帮助学生循序渐进提高成绩;“谈心计划”,坚持每个星期与学生谈一次心,让学生发自内心地信任自己;“家访计划”,每个月进行一次家访,提升家校共育效果;“活动计划”,每学期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各种集体活动,提升班级凝聚力和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奖励计划”,自掏腰包购买学习用品,让取得进步的孩子更有成就感。
功夫不负苦心人。在史成秀的努力下,她负责的班级由原本学校的“老大难”在小升初考试中排名全镇第一,史成秀也因此“一战成名”,成长为当地有口皆碑的好老师。
投身乡村教育事业近30年来,史成秀经历过“半路”接班、临危受命,承担过班主任兼教研组组长、教导主任兼班主任等多重重担“一肩挑”的挑战,先后被评为安图县“十佳教学能手”、延边州教学能手、吉林省学科带头人、吉林省第二批长白山教学名师。
2023年,任万宝镇中心小学副校长兼职道德与法治教师的史成秀再一次被委以重任——前往万宝镇马长岭小学支教,教学生,也教老师,助力打造一支真正留得下的优秀本土教师队伍。
两所学校之间相距较远,每日往返既耗费时间,更考验体力,校长建议她放下学科教学,全身心投入到两校的教师培养与学校管理指导工作中。史成秀思虑再三,坚定地回绝:“教师的本职是教学,离开了讲台,就失去了教师的根本,指导老师也会失去导航。请领导放心,我咬咬牙,保证完成任务!”
从那以后,史成秀每日奔波于两校之间,白天在马长岭小学教课,帮助年轻教师听课评课、反复试教、修改教案、研课磨课,晚上再回到中心校加班加点地工作。每天早出晚归、披星戴月,但她从不叫苦叫累,更未因为忙耽误一节课、少批一本作业,有时因外出开会旷了课,回来后一定要补上。老师们时常打趣她:“史老师太吝啬了,上你一节课还得还给你。”每次,史成秀都反驳道:“教学要紧,欠谁的也不能欠学生的!”
今年教师节前夕,庆祝第40个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活动在北京举行,史成秀获评全国优秀教师。
“路还长,还有很多孩子需要我!”已年满五十的史成秀依然奋战在乡村教育第一线。她说:“乡村教师,对我而言不是养家糊口的职业,而是最幸福的事业,因为这四个字承载着太多乡村孩子的梦,分量是沉甸甸的。”
原标题:全国优秀教师、安图县万宝镇中心小学校教师史成秀:“欠谁,也不能欠学生的”
初审:朴姬妍
复审:朴姬妍、李丹
终审: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