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市场化配置推动产业结构转型

时间:2024-04-2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郭凯明(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将为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要素配置效率提升是除技术进步和资本深化之外,推动产业结构转型的又一经济力量。当前,我国经济仍存在要素错配导致的配置低效等问题,加快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提升要素配置效率,将为新发展阶段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增添新的动能,形成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改革红利。

要素配置效率提升的多重机制

从理论层面来看,技术进步和资本深化是推动产业结构转型的基本经济力量,其核心理论机制是价格效应和收入效应。价格效应是指技术进步过程或资本深化过程都会改变不同产业或不同要素的相对价格,促使产业之间或要素之间相互替代,从供给侧推动产业结构转型。收入效应是指技术进步和资本深化促进了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提升,促使消费结构持续变化,从需求侧拉动产业结构转型。我国在新发展阶段持续推动产业结构转型,技术进步和资本深化仍将发挥重要作用,但除此以外,要素配置效率提升是另一潜在的重要经济力量。提升要素配置效率,就是要破除妨碍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加剧要素错配程度的各类体制机制障碍,充分发挥市场在要素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

第一,要素配置效率提升通过加快产业间相互替代推动产业结构转型。提升特定产业的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将直接提高该产业全要素生产率,降低产业内企业生产成本和产出相对价格。这就会形成价格效应,促使该产业替代其他产业,其实际产出比重也会随之上升。产出价格下降也会同时增强该产业的比较优势,在国际市场替代其他国家同类产业的产出,进而扩大该产业出口贸易份额,增强价格效应对该产业比重的扩大作用。

第二,要素配置效率提升通过加快要素间相互替代推动产业结构转型。降低特定要素在不同产业间的流动成本和进出壁垒,将使该要素由要素价格较低的产业流入要素价格较高的产业,进而降低该要素在流入产业的相对价格。由此形成另一种价格效应,促使流入产业用该要素替代其他要素。随着该要素在流入产业配置比重的提高,在要素间替代弹性较高时,其他要素在流出产业的配置比重也会相应提高;而在要素间替代弹性较低时,则会同时拉动其他要素流入该产业。

第三,要素配置效率提升通过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拉动产业结构转型。优化要素配置结构、降低要素错配程度,既会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加各类要素报酬,又会缩小同一要素在不同产业的报酬差距,改善要素分配结构,实现效率和公平双重目标平衡。这就会形成收入效应,一方面,要素报酬增长有助于提高居民收入,推动消费结构升级。另一方面,要素收入分配更趋合理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进而扩大消费支出并推动中低收入群体消费结构升级,从需求侧有力拉动产业结构转型。

第四,要素配置效率提升强化技术进步和资本深化对产业结构转型的推动作用。提高要素报酬能够有效激励企业加大研发创新投入、加快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显著提升企业投资率,进而促进技术、资本等要素积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资本深化速度。这就会强化价格效应和收入效应,加快产业结构转型进程。因此,要素配置效率提升可以与技术进步和资本深化相互强化、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产业结构转型。

持续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劳动力、资本和土地等传统要素仍存在一定程度的错配现象,技术和数据等新型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也有待形成与完善。因此,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有助于提升要素配置效率,而改革红利的持续释放将是我国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一大优势。

深化劳动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有利于形成人口二次红利。我国劳动力要素错配主要表现为劳动力在城乡、区域和产业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进出壁垒,劳动力供给结构难以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进步需要。市场化配置改革有助于降低劳动力流动成本,优化劳动力供给结构。一方面,通过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并为城镇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持续增长的人力资源,增强推动产业结构转型的人口红利。另一方面,通过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强化产业变革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释放推动产业结构转型的人才红利。

深化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有利于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我国资本要素错配主要表现为部分行业和领域长期低效占用金融资源,资金“脱实向虚”等问题较为突出,加剧了产能过剩和债务风险。市场化配置改革有助于优化资本供给结构、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将通过激励更多资本服务于制造业、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提高服务型制造比重,加快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深化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有利于增强建设用地供给弹性。我国土地要素错配主要表现为建设用地供给结构难以适应产业和区域发展,部分存量用地低效使用、流动性不高,地区的土地配置自主权相对较低。市场化配置改革有助于扩大土地有效供给。一方面,通过降低企业用地成本,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促进形成产业竞争新优势。另一方面,通过降低居民生活成本,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和居民消费支出增长,在供求两侧同时推动产业结构转型。

深化技术和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有利于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目前,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化程度不高,数据要素市场发展处于起步阶段,技术、数据与资本尚未深度融合,技术和数据要素转化率仍有待提升。市场化配置改革有助于创新技术和数据要素供给模式,完善要素定价机制,通过形成企业技术研发和数据利用的强激励,提升全产业技术密集程度,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形成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新质生产力。

坚持重点突出与统筹推进

深化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提升要素配置效率,进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应当准确把握不同要素在形成特征、错配程度和经济影响等方面的结构性差异,坚持重点突出与统筹推进。一是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逐步放宽放开城市落户限制,优化基本公共服务区域供给格局,提高县域经济产业承载力和吸纳就业能力,打破地方保护和行政性垄断,降低各类要素在城乡和区域间的流动成本。二是营造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加快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改革,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畅通资本和人才向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的流动渠道,确保各类所有制经济平等使用各类要素。三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深化境内外资本市场互联互通,创新直达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四是深化建设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健全工业用地多元化供应体系,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盘活存量建设用地,赋予地区更大土地配置自主权,扩大国有土地有偿使用范围。五是形成共享开放规范的技术和数据开发利用体系,建立知识产权与数据产权分类分级保护制度,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和行政执法,加大对关键数据和核心技术的安全保护力度。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人口结构重大转变对中国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研究”(23&ZD044)阶段性成果)

原标题:要素市场化配置推动产业结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