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潮头逐梦行——老书记李德洙深情回顾改革开放初期延边探索发展的脚步

时间:2022-08-15 来源:延边日报




图片

  夏日的延边,生机勃发。


  在这绿树浓荫的时节里,走过70年光辉历程的延边,即将迎来自己的生日。


  时逢这美好的季节、重要的节点,怀着无比崇敬与景仰的心情,记者采访了延边州老领导、中央统战部原副部长、国家民委原主任李德洙,一窥他眼中延边发生的巨大变化。


  说起来,李老与延边有着深厚的难以割舍的感情。


  李老是土生土长的延边人。在延边工作期间,李老曾是延边的“当家者”“掌舵人”,担任过州委书记、州长等职务,为延边各项事业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和汗水。过去的几十年里,李老每年都回家乡延边住些日子,可以说是延边发展的亲历者、参与者、见证者。


  70年砥砺奋进,硕果累累。回顾延边大地的喜人变化,李老敞开心扉,在兴奋和激动的情感渲染下,一幕幕心路历程娓娓道来……    


闯出市场经济发展路

  1984年,李老时任延边州委书记兼州长。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延边市场经济尚在“襁褓”之中。一天,10名群众敲开了李老家的大门。


  刚进门,这些人就开始哭闹、控诉……个别群众甚至扬言不解决问题就常住下来。


  怀着做群众“顺气筒”的心态,李老热情地接待了他们,耐心询问他们遇到了什么困难,并嘱咐妻子开火做饭,避免他们饿着肚子。


  看着冒着热气的粥饭,激动的群众渐渐平复了情绪,把自己的困难一五一十说了出来。原来,一些朝鲜族妇女从广东、福建等南方地区“倒腾”货物到延吉摆摊售卖,但由于当时对搞活商品市场还没有明确定论,因此经常遭到有关部门的“驱赶”。


  李老认真思考群众反映的问题,老百姓要摆摊,赶也赶不走,打也打不掉,生命力如此顽强,肯定是有原因的。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于是,李老组织了一批干部前往现场实地察看,并和露天摆摊的商贩们仔细攀谈,详细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


  “这要是冬天下雪了,你们怎么办?”


  “实在冻得受不了,就只能回家了。”


  城市的改变,市场经济是关键。“把外地紧俏的商品运回来售卖,这也是一种劳动!”李老随即与当地干部商议,“要想个切实可行的办法。”


  “对,盖房子!”就这样,延吉西市场得以兴建。那些露天摆摊的小商贩终于有了固定、安稳的交易场所,再也不用“东躲西藏”,可以名正言顺做买卖了。


  如同撕开了一道口子,市场经济的概念在延边大地生根发芽,商品市场迅速发展。


图片


  抚今追昔,感慨万千。俯瞰今日的延边,高端地标性商务楼宇鳞次栉比,各种商业业态密布,国内外知名品牌集聚,传统老字号与潮流时尚品牌在这里碰撞、交融……商品市场已发展到相互配套、集群挺进的规模态势,实现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华丽转变。


构筑通向世界大通道

  1984年,延边第一次组织政府代表团到美国考察访问,李老带队。“欢迎你们到延边投资。” 李老向美国的企业家们发出了诚挚邀请。


  “延边在哪里?怎么去?”面对追问,李老打趣地说,“你们从美国飞到北京后,再飞二个小时到长春,再从长春坐上火车,闭上眼睛休息,第二天睁开眼睛就到延吉了,就这么近。”


  一席话后,企业家们面露难色,直摇头。


  李老内心更是深受触动:“延边要走出去,世界要走进来,必须要有方便、快捷的交通设施。”


  回国后,李老马不停蹄,直奔国家有关部委,代表延边正式提出,把延吉军用机场改扩建为军民两用机场。深知机场的重要性,州委、州政府组建机场建设指挥部,并由时任常务副州长的孙鸿翔具体负责项目落实工作。


  没想到,“第一盆冷水”来得猝不及防。原来,相关部门认为延边“体量”较小,对发展民航并不看好。


  “延边是全国唯一的朝鲜族自治州,长白山的主峰就在延边,是旅游胜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来延边的客人会越来越多。”李老不气馁、不放弃,他认为,延边既是边疆地区,又是革命老区,自然风光、人文资源得天独厚,发展民航大有可为。


  认准了就干。为了机场建设,李老等一帮人开始频繁奔走在部队、民航等各相关部门和单位,沟通、交流、表态,充分表达延边发展民航事业的坚决态度和坚定决心。


  有志者事竟成。1985年4月,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延吉机场正式改建为军民两用机场,从此架起了延边通向世界的空中廊道。1985年8月29日,延吉机场开通民航线路,安-24型客机首航延吉——沈阳航线,从而结束了延边没有民航航班的历史。


图片


  延边人民的蓝天梦,终于得圆!


  海阔天高,孕育着城市发展的无限希望。几十年来,延边民航事业与时俱进,在做大做强的道路上勇往直前,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空港。


  如今,一架架航班呼啸起降,一批批国内外旅客纷至沓来,一箱箱特产发往世界各地……空中航道缩短了延边与祖国乃至世界的距离,为延边对外开发开放注入强大的活力。


打开珲春开发开放门

  房屋错落有致,河水潺潺流动,绕村栽植的鲜花馥郁芬芳……时下,走进位于密江河畔的珲春市密江乡下洼子村,宛如入了画境。


  密江乡近年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规划建设集餐饮、住宿、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旅游路线,积极打造休闲娱乐区域,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游玩。


  这一边是游客纷至沓来,另一边是贸易通关出口。


  依托周边优良海港优势,开辟经俄罗斯扎鲁比诺港至宁波、上海、青岛等内贸外运航线,开辟经俄罗斯扎鲁比诺港—堪察加海产品运输航线,推动实施公路口岸“7×10”小时通关和铁路口岸“7×12+12”小时预约通关……借港出海、陆海联运、跨国铁路,珲春形成了对外贸易新格局。


  开放,如今已是珲春最闪亮的一张名片。鲜为人知的是,曾几何时,珲春“藏在深闺人未知”,充满神秘感。


  李老曾亲身体会。那一年,他因紧急公事需立即赶赴珲春。可过了图们,刚拐一个弯,就遇上了边防哨卡。由于事情匆忙,未办理通行证,被拒绝进入。


  由于事态紧急,随行的工作人员立即下车与边防战士交涉。可却被边防战士严词拒绝,“没有通行证一律不能通过。”李老随即下车,对边防战士尽职尽责的行为进行了表扬,并向他们借来电话向军分区说明情况,这才得以放行。从图们到珲春的两个边防检查站,均是这样才通过,这件事一直萦绕在李老心头。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1984年,经过反复调查、研究、论证,州委提出:延边要发展,就要突出抓好珲春的开发开放,让珲春先发展起来,然后推动全州的全面发展。

  撤掉边防哨卡、修建图珲铁路、实施珲春煤矿项目……一系列规划项目的稳步推进和实施,让这座沉寂已久的小城开始苏醒,跨越从这里起步,奇迹在这里演绎。  


  时代之召唤,发展之需要,珲春开放的脚步愈发提速。


  1992年,国务院批准珲春为国家级开放城市。从此,边陲小城开发开放的浪潮一路涌起,冲破疆域,奔向大海。


图片


  近年来,珲春借助“一带一路”和“冰上丝绸之路”两大倡议的东风,全面发挥区位优势,着力开拓发展空间,开启“借港出海”的创新发展模式,成为连通东北亚各国的黄金通道。


  2020年4月,珲春成功获批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今年2月16日,中国图们江区域(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珲春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机构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在珲春举行。


  珲春,再次踏上逐梦蓝海的新航程。 


搭起天涯咫尺通信桥


  八十年代初期, 一次出国考察中,李老惊奇地发现,当地的一些小企业的办公室内,世界各地的信息随时可以传输进来、再传送出去,依靠的仅仅是一部传真机。


  什么是传真?大家面面相觑,在场的人谁都没听说过,也没见过。


  “时代在飞速前进,我们再不奋起直追,无异于坐以待毙。”李老认真思索,经济要发展,通信要先行。推动延边发展,必须要搞好邮电通信基础设施建设。


  考察中所见所闻,令李老印象深刻。返回延边后,他立即与当时的邮电系统主要负责人商议,力争在延边建设通信设施。受当时条件限制,发展通信项目困难不小。主管此事的相关部门先后奔走长春、北京等多地,与有关部门单位积极协调沟通,争取项目落地,终于使得程控电话在延边正式启动。


  今天的通信让天涯变咫尺,有着昔日难以想象的便捷。


  如今,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迅速普及,网络社交软件纷纷登场,实现了从文字到语音再到视频通讯的随意切换。


  通信技术的应用更渗透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聊天、购物、学习、支付……几乎能满足人们日常的所有需要。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VR等新兴技术的出现,不断刷新着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想象。


图片


  近年来,延边持续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聚焦“数字城市”建设,加快“两化融合”步伐,以信息技术进步推动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不断提高全州智能制造产业和智慧城市水平。2019年3月20日,“移动5G首发启动会”在州政务中心和珲春防川景区同步举行。自此,延边正式进入了5G时代。   


  历史是人的故事。聆听李老的深情回忆和讲述,记者真切地感受到了他对延边这片土地的炽热情怀和拳拳深情。


  这情怀,是生于斯长于斯,源于对家乡故土的热爱;


  这深情,是忆往昔看今朝,对延边未来的美好祝愿。


70载光阴奋斗,

延边走过了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

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

回望来时路,

正是像李老这样一代又一代老领导们,

砥砺前行、艰苦奋斗,

用勤劳、智慧和汗水,

为延边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时代的巨轮滚滚向前。

70年是一个重要节点,

也是一个崭新的起点!

而今,传承老一辈的拼搏精神,

延边各族干部群众与时俱进、踔厉奋发,

正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新延边征程上阔步前行!  


原标题:《站在潮头逐梦行——老书记李德洙深情回顾改革开放初期延边探索发展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