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记】玄昌浩——“白手”起家 走出养牛致富路

时间:2021-11-08 来源:龙井市融媒体中心



人才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是推动创新创业的核心要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如一束焰火,点燃了无数创业者的梦想,这既是富民强国的殷切号召,更是实现个人价值的鲜活注脚。龙井的发展同样离不开这样一群怀揣梦想、奋力耕耘的“先行者”。自2015年全州返乡创业工程实施以来,龙井市始终将推进返乡创业作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建立健全领导机制、完善政策体系、搭建服务平台,吸引并支持了500余名在外游子回乡成功创业兴业,涌现出了一大批敢为人先、开拓进取、奋发有为的先进典型。他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坚强的毅力、不凡的见识,在海兰江畔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以打拼出的事业有力地推动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在新时代龙井高质量振兴发展的画卷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为全景展现我市返乡创业优秀典型,持续营造全民创业的良好氛围,中共龙井市委组织部在海兰江党韵微信公众平台开设“返乡记”专栏,集中宣传报道优秀返乡创业者的“奋斗史”,以“头雁”的引领示范作用,激发更多“继来者”的创业热情,为龙井全面振兴发展不断汇聚磅礴伟力。


图片


“白手”起家 走出养牛致富路 

——玄昌浩


湛蓝的天空下,80多头母牛带着小牛在深林里悠闲而贪婪地啃着嫩草。“大自然是最好的牧场,牛群在这里自由自在,咀嚼着新鲜的嫩草和树叶,喝着清澈的流水,造就了最鲜美的牛肉。”龙井市智新镇明东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玄昌浩说,“当我回到家乡的那一刻,就想建立这样一个天然牧场,让更多的人品尝到‘儿时牛肉汤’的味道。

2015年,为了照顾生病的母亲,玄昌浩放弃了广告公司前景光明的工作机会,毅然决然地返回了家乡——明东村。“村里有母亲熟悉的环境和乡亲,而且这里空气清新、人烟稀少,有利于母亲的康复。所以当大家都劝我接母亲去延吉的时候,我觉得应该选择尊重母亲的决定。”家里只有他和弟弟两个孩子,弟弟远在他乡,作为长子,他必须挑起照顾母亲的重任,于是他就这样搬回了明东村。
重回明东村,他看到路上悠闲吃草的牛,他突然想到,小时候父亲也养了两头牛,那时的他很喜欢和牛在一起,每天放学的第一件事就是带着牛出去吃草,在牛背上嬉戏……就这样,一个大胆的创业想法萌生了。而此时,玄昌浩的朋友从韩国回来也想创业,两人一拍即合,承包了170公顷的山头养起了60多头牛,其中大部分都是母牛,还有20多头小牛崽和2头公牛。
然而谈及养牛经验,玄昌浩其实只是小时候跟着父亲学了一点,除了喂草,实操经验为零,这也让玄昌浩吃了大亏。养牛初期,由于没有经验,牛被放养到山上一段时间后,玄昌浩才发现母牛已经产了26头小牛崽,却因为疏于照顾,死了11头。在当时,一头小牛崽的价格在5000到6000元,11头就是6万多,当时为了养牛,他申请了100万元的扶贫贷款项目,不管经营得如何都要向村里缴纳7万元的效益金,小牛崽的死亡,对玄昌浩来说是不小的打击。但是这样的压力并没有压倒玄昌浩,“我可以损失,但是不能让村里的扶贫工作损失。”究竟该如何养牛、养好牛成了玄昌浩那一段时间的目标。他去外地参观学习、听专家讲座、上网查找资料,通过几年的努力,玄昌浩的小牛崽死亡率逐年降低,而他也成了当地养牛“专家”,村里的牛有什么事,都会找他给看看。“大病还得找医生,但是小来小去的毛病,我自己也知道怎么医治了。”玄昌浩说,现在一看到母牛有变化,他就大概知道母牛什么时候会产崽,那时候的他就会提前上山,看看小牛崽有没有生病,大大提高了牛崽的成活率。为了养牛,他还考了拖拉机驾驶证、学习配药……掌握了多项技能。经过多年的努力,玄昌浩连续向村里缴纳了35万元的效益金,也将100万元扶贫贷款全部还清,用自己的行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一份力量。
 “玄书记什么时候杀牛啊,给我留10斤。“玄书记,你家牛肉太香了,我还要15斤,给外地亲戚寄过去。”短短的六年时间,玄昌浩的牛就成了远近闻名的香饽饽,总会有亲朋好友、乡里乡亲来询问玄昌浩什么时候卖牛肉,玄昌浩只要说一句要杀牛了,那他们家一定会被围的水泄不通。玄昌浩最初就是想以卖牛崽赚钱,为了让乡里乡亲都能尝到不吃任何饲料的当地牛肉,玄昌浩每年固定时期总会宰杀一两头牛给乡亲们吃。“其实在学习交流时,很多人都说,给牛吃点饲料,长得肉多,能卖个好价钱,但是我养牛,不仅是为了赚钱,也是想让大家能尝到小时候的牛肉味道,那才是真正美味的牛肉,然而现在市场上这样的牛肉越来越少了。”玄昌浩说,创业不能只追求经济利益,更要有长远的目标,他希望将来他的牛肉能成为明东村的特产乃至延边的特产,把养牛产业做大做强,带领更多的村民致富增收。
玄昌浩不只这么说,他也在这么做,他雇了4名长工和4名临时工,其中4人就是明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玄昌浩不仅让他们有了固定工资,增加了生活的收入,还把自己所学倾囊相授,希望他们有机会也能开创自己的事业。
2016年,玄昌浩回到村里没多久,就加入了明东村村委会,成为了一名村会计。虽说是会计,但玄昌浩作为村两委的“年轻人”和唯一懂得使用电脑的人,他也成了村里组织各项活动、开展工作的骨干。脱贫攻坚期间,他更是成为主力人员,经常和“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加班到深夜,直到很晚才回家。有时,妻子也调侃他好像比在城里还要忙。“虽然忙,但是忙得很有意义,这是我的家乡,这里的人都是我的长辈。”玄昌浩说,村里常住的普遍都是老人,他们许多东西不会修、常常需要人帮忙,虽然每次他只是带来微小的帮助,但他们对玄昌浩却是十分感激,老人们质朴的品格也让玄昌浩对家乡有了更深厚的感情,他越来越想为村民们做更多的事情。2018年,他光荣成为了一名中共党员,而如今,他接过刘元东老书记的交接棒,成为村里的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他想通过这样的身份为村里做更多的事情,让明东村的明天犹如东方太阳,冉冉升起、闪闪发亮。
龙井市委组织部



来源:海兰江党韵

原标题:《【返乡记】玄昌浩——“白手”起家 走出养牛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