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吉林,万物葱茏,一派生机勃勃景象——
中车长客自主研制的全球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在长春试跑成功,满载行驶速度每小时160公里;吉林长光卫星海量的超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稳定、快速下传,人和卫星借激光高效“对话”;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研制的1500米级深海基因测序仪海试成功……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构建具有东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根基在实体经济,关键在科技创新,方向是产业升级。
我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探索创新途径,拓宽产业创新之路,以更大的力度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更宽的视野加强交流合作,更实的举措推动科技创新,持续激发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使创新成为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
在中国一汽科技创新基地智能驾驶环境模拟实验室内,工作人员时而通过色温控制模拟从清晨到日落的全天光照条件;时而模拟自然环境中从轻雾到浓雾的不同类型……这是全球首个规模最大、模拟要素最全、自动化程度最高的智能驾驶环境模拟实验室。每天,一汽红旗的智能驾驶技术,在这里被反复测试。如今,科技创新让“红旗”这个民族汽车品牌更有底气。
近年来,我省围绕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开展了大规模科技攻关,长春汽车产业集群进入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正全力打造世界级汽车先进制造业集群,向着万亿级规模挺进。
在吉林,不仅是汽车,轨道客车也驶向了全球。日前,由中车长客股份公司自主研制的全球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全球首次实现了时速160公里氢能列车全系统、全场景、多层级性能验证,这背后凝聚了老牌制造企业依靠科技转型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
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吉林省把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作为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扩大影响力。
碧水蓝天,查干湖畔,吉林油田零碳示范区新立采油厂Ⅲ区块的采油设备忙碌地运转着。与传统油田不同,在一台台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设备及新技术的助力下,这里生产出的原油,生产用能全部来自清洁能源。吉林油田新能源事业部负责人贾雪峰自豪地说:“依托清洁能源,老油田在能源供给方面实现了新突破,产出了我国第一桶‘零碳’原油。”
我省科技创新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强大活力,传统产业“老歌新唱”,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歌声嘹亮”——
短短几年,“吉林一号”卫星重量从重到轻、发射频次从慢到快,卫星研制技术不断更迭。今年,长光卫星继续推进“吉林一号”等各类卫星的研制及发射工作,预计研制并发射卫星数量超20颗。
过去,我省航空航天产业是“长光卫星”一枝独秀,如今又不断有生力军加入。正在进行的2024北京科博会上,长光博翔无人机有限公司展位前来咨询的人络绎不绝。公司生产的双飞翼无人机凭借可以垂直起降、续航时间长、载重能力强、占地面积小、抗强风等硬核技术备受青睐。
长春算力中心拥有“超算10P+智算300P”的算力规模,在东北地区处于领先水平。长发集团总经理助理王润涛表示,该中心“超算10P”,就是每秒可进行1亿亿次的计算。天气预报数值预算若在此进行,预报未来120小时天气仅需0.5小时。
“大”到用于民用飞机等装备的检测,“小”到用于眼部护理,长春吉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走”出去的水凝胶产品,在国内高端水凝胶产品市场的占有率达到50%以上,处于行业龙头地位。吉原生物总经理助理郭书茵说,正是企业坚持科技创新的发展路径,研发生产的5个系列20多款产品成功应用于百万例患者。
日积月累的实绩,映照着我省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评选吉林省喜获“丰收”,有12项成果获奖,成为东北三省一区通用项目唯一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的省份。《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3》,吉林省区域创新能力排名上升6位,提升幅度全国第一。这一跃升正是我省近年来厚积薄发的结果。
吉林省科技厅发展规划处处长王冰说:“吉林省紧锣密鼓出台了涉及创新方面的政策和推动创新的各项措施,犹如打开了体制机制和创新实践的‘任督二脉’,让创新充满活力。”
我省出台系列“松绑减负”政策,实施科技攻关“揭榜挂帅”“军令状”机制,设立杰青、优青专项;出台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破茧成蝶”“科创专员(科创副总)”助力企业创新跃升、“免申即享”等惠企政策,支撑科技企业不断增强创新能力。
同时,我省持续创新生态环境,厚植人才“沃土”,先后出台“人才政策3.0版”,安家补贴发放、子女就学安置、配偶就业安置等,让人才扎根吉林充满干劲。
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吉林正开拓进取,浩荡前行,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奋进。
原标题:集聚创新强磁场 激活科技主引擎——看科技创新的吉林实践